练习太极拳的学问之十一一太极养生(三养三防)
今人习太极拳多为用来养生。据央视一台报道,太极拳为世界排名第一的养生功法,瑜伽则排名第二。太极拳养生之妙在于静心养性,正气提神,强腰健腿,在慢运动中达到养生的效果。马云曾说过,要想活得久要像乌龟一样少运动,要想活得好就要像狮子一样多运动,一方面要少运动,另一个方面要多运动,故综合下来便是慢慢动。原话记不清了,意思就是既不能不动,又不可大动,那就慢慢运动。便切合了太极拳运动的特性。

当下,国内有许多大师有许多太极拳养生经验和功法,我要说的都是自己行拳过程中养生的感悟,即三养三防。
1.静心养性。国内外专家均强调人类长寿关键不是基因,也不是吃不吃肉,喝不喝酒,最关键的因素是情绪。试想一个人总是内心焦灼,急躁不安,忧心忡忡,神魂不定,其身心能健康?故练习太极拳以明悟拳理而悟人生,从而起到静心修身养性。我有一忘年之友十多年前女儿因故早年英逝,白发人送黑发人,天天以泪洗面,身心俱废,心如死灰,一蹶不振。虽说众人皆劝,人已去放下,一切向前看,哪有那么容易放下,事摊在谁身上,谁才有心痛彻骨之感。我也劝过,后来邀他一起学习太极拳,他开始比划,后来很投入地一式一式地学,经常一起探讨如何做到阴阳虚实,脚不双重,以腰带手,立身中正,神意结合等,朋友渐渐从低落中走出。而我在行拳中,让我受益最大的是不与他人争长短,不争名利。或偶尔内心失衡,也赶紧打上几个动作进行自我调整,一切皆烟云,保持自己的心情不过于糟糕。

2.正气养神。有位陆姓朋友喜欢太极站桩,颇有心得与我交流其偶染风寒,不吃药不打针,通过站桩治愈,其机理以桩正气强阳。杨澄甫的关门弟子郑曼青自幼肺唠,家人几手放弃治疗,听别人说练习太极拳可强身健体,故在十几岁开始习太极拳,身体明显好转,慢慢不在咳嗽和咯血。我也曾坚持站桩,实际行拳也是站桩,要求动作规范,呼吸规范,习太极拳几年鲜有感冒。尤其是在行拳过程中,通过神意结合,通过提吸沉呼,通过松跨互转,让五脏六腑受到运动和锻炼,这也是央视推荐太极拳的原因之一,实则行拳之后让感到一身轻。而长期行拳,那种精气神不由自主地养成。武侠小说常有描写,感觉忽然换了个人似的,这便是其神魂的变化,人变得凛凛不可侵犯,神识有威武似刀剑。这是武侠小说,本人尚未达到。但这种正气提神醒脑之功效略有所感。

3.强腰养劲。太极拳强调以腰带手,其重中之重即锻炼人的腰部力量,腰部力量大了,腰部强壮了,腰杆挺直了,身体自然健康。洪门太极拳在练拳前或站桩提水,或平端白腊杆,旨在练习腰部力量。人老腿先老,让腿部保持血气充盈,太极拳的虚实不双重对锻炼腿部力量大有裨益,杨式太极拳老架85式尤其对腿部要求更高,而陈式次之,洪门更次之,但并非后者不要求,后者是前面热身要求高。

同时,从养生角度习太极拳应注意三防:
一是防心不静。宁静致远,心不静则不能入拳养性,气息不顺,故不利身心健康。
二是防身不正。立身中正,身不正则不能上下贯通,经脉不通,故不利行拳效果。
三是防跨不松。跨松沉活,跨不松则不能灵活运腿,气不深脚,故难以提升功力。
